孔宝忠:“一辈子”的疏浚管线工
发布时间:2023-03-29 19:28:47 来源:中国水运网

清晨六点半,渤海湾畔,天津南港工业区临近港池堤岸,孔宝忠蜷身伏在荒地上,耳朵紧紧贴住满是锈蚀的钢结构管线,用右手在管线壁上轻轻敲打着。反复确认管线中没有异常后,这才放心地起身离开,顺着长龙般的管线前往下一个节点继续巡查维护工作。


(资料图)

孔宝忠是天津航道局南港项目部疏浚管线队长。从挖泥船的施工区到抛泥区,15公里长的管线,80根胶管,2段水下管,是他日常巡查重点;4座桥梁,2个港池,1个涵洞,是他需要徒步走过的点位。35年的工作岁月里,任海上船来船往,汽笛轰鸣,眼前这根输送海底淤泥的长长管线,就是孔宝忠的整个世界。

承父业 事一生

在孔宝忠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早出晚归,白日里很难见到身影。“当时根本不理解,工作就有这么忙吗?”孔宝忠讲道,“后面长大一点才知道,父亲是在为天津新港做建设。”作为天津新港疏浚工程的管线队长,父亲孔庆福在塘沽新港区域从事管线铺设和维护工作,是当时管线队里的一把好手。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孔宝忠对疏浚管线这个行业了解颇深,尤其清楚地知道管线工作的艰苦和困难。

“最开始没想过会去干管线,直到父亲问起我。”孔宝忠说道,“他开始问我想不想跟着他干管线,我犹豫了半天没回答,他又问我想不想给国家做贡献,我这才回答说想!”

尽管知道管线的工作很苦很累,但那句“为国家作贡献”就仿佛有魔力一般,坚定了孔宝忠投入这个行业的决心。1987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根正苗红”的孔宝忠也来到天津航道局,成为当时疏浚管线班组的一名管线工,这一干,就是35年。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逃难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干管线的。”当被问起工作的环境和强度,孔宝忠有些自我调侃地说起了这段顺口溜。

管线铺设作为疏浚工程中最早进场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挖泥船开工时间,是整个工程的运输大“动脉”。

为加快管线的铺设速度,孔宝忠跟同事常常要在荒无人烟的滩涂上进行长达数月的高强度作业,每天六点半就背着一二十斤设备检查疏浚管道,两点一线、风餐露宿、不修边幅是他们的常态。

“干管线这些年下来已经习惯了,以后也会一直干下去。”说这话时,孔宝忠眼神坚定。

择一行 做匠人

2006年,国内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绞吸挖泥船“天狮船”问世,彻底打破了国外挖泥船的技术垄断。“船更新换代了,管线也不能落下。”带着这样的念头,孔宝忠开始重点攻关管线运转和连接效率的提升。

那年,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与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中,引进国外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施工,吹填管线直径达到了1.1米,此前国内使用过最粗的管线直径才0.8米,1.1米直径的吹填管线,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为尽快制定出这种巨型管线的铺设方案,七八月的“三伏天”里,孔宝忠一头扎进存放管线的闷热厂房里,对照管线和设计图,一待就是数十个小时,等到出厂房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常常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经过孔宝忠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摸索,“孔宝忠凹槽轨道运管机”“孔宝忠接卡管线门架”相继问世,并被实际运用到工程施工中来。两项优质工艺不仅让当时巨型管线铺设接卡12米钢管的速度由原来的每天2节,提高到每天5节,还节约了近3000米的管线,节省管线铺设的费用将近500万元。

多年在管线领域的持续深耕,如今,孔宝忠不仅成功当上天津航道局的首席“蓝领专家”,更是连续两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在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既然决定了要做这个行业,就一定得把它干精干好!”孔宝忠说道。

秉初心 守传承

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管线工种的特殊性和艰苦性劝退了大部分求职者,现有的管线工人大多都在35岁以上,很少再有年轻血液的输入。曾经有过多次更优渥的转业机会,也让孔宝忠动心过。

“有好几条大船都找到我,问我想不想上船。”孔宝忠说道,“犹豫过很多次,最后还是想着不能让老一辈的管线经验和技术在我这代人身上失传了。”他还是选择把全身心都投到这根长长的疏浚管线上。

为了把管线工的技艺和经验传承下去,孔宝忠特别热衷于带徒弟。每来一个新员工,孔宝忠会主动为新人讲解管线知识和注意要点。在天津航道局疏浚公司现有的管线队长中,有近一半都是由孔宝忠亲自带出来的,而这根长长的管线,也成了孔宝忠和他徒弟们平日里联系的重要纽带。

“正常来说,培养一个成熟的管线队长至少需要三年的实践经验,有个便宜师傅带,总归能帮他们少走点弯路。”孔宝忠笑道。除开自己负责的项目区域外,孔宝忠还经常接听来自五湖四海的“求助电话”,为远在不同地点、不同土质、不同环境的管线铺设出谋划策。“管线出了问题,找老孔!”这句天津航道局疏浚公司流传的行话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孔宝忠的信任。

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如今,35年的时间,孔宝忠也从80年代的管线新兵成长为天津航道局里经验最老到的管线队长,他和他的管线一道,在国内外三十余个港口和滩涂上都留下了建设的足迹。

对今年就要退休的孔宝忠来说,他也总算可以给自己、给父亲、给这个行业一个交代,正如当年父亲询问他时的那般。

“我干了一辈子管线,为国家建设做了一辈子的贡献!”

“父亲,我也是!”

标签: